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教育培训 > 正文

安徽工业大学

更新时间:2015.12.18

【所在地区】:安徽省-马鞍山市
【网址】:点击进入网址
联系电话:0555-2311612、2311054; 邮 箱:zhangch@ahut.edu.cn。
+全部展开

+学校简介

【单位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是教育部批准的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院校之一,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应国家经济建设和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1977年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从全国各地部属院校中抽调一批教师、干部,在华东地区组建了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管理。1985年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9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座落在现代钢铁工业城市马鞍山,距六朝古都南京40公里。马鞍山市是“国家文明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化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学校占地面积2764亩,校舍建筑面积56.4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487万元,各类图书资料165.8万册。学校设有冶金与资源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数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军事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各类在校生1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4000多人。学校拥有17个硕士点和4个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点,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个。
学校在职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教师920多人。教师中,有院士(双聘)1人、教授100多人、副教授32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100人,有45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7名同志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60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聘请了包括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81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
长期以来,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意识,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建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内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近几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6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47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23项;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形成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
扎实的本科教学工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喜人形势。近年来,学校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本科新生中,除上海、北京等地外,100%第一志愿以超过当地本科控制线较多的成绩报考我校。其中在安徽省录取的本科新生平均分超过本科录取控制线30分。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处于省内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
科学研究注重前沿课题,突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4项,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论文近300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务院各部委项目38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107项。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收入连续10年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2003年列第25位。学校被确定为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依托单位。
学校科技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建成了安徽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后被批准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分园”,有全资及参股、控股企业10家,具备新产品研发、制造、批量生产的能力,产品覆盖机械、电力、化工、轻工、环保等行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利税达到1000多万元,多年位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学校成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日本、瑞典、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进行学术交流,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韩国国立昌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师、留学生互派工作及一系列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目前在研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其中,2项被列为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2003年我校与美国Longwood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正式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建校近50年以来,经过几代安工大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学校形成了“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面向全国,特别是冶金行业、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他们中的很多同志现在都已经成为工矿企业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为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确立了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的办学思路,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注重质量,强化特色,提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代表成果】

科学研究注重前沿课题,突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4项,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论文近300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务院各部委项目38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107项。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收入连续10年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2003年列第25位。学校被确定为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依托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2015-法律硕士教育

【招生简章】
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7年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到安徽省,实行省部共建,2000年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共占地面积2467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文献资料267万册(种),中外文数据库71个。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院部,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校验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学校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200多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博导22人,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有120余人,聘请了海(境)外兼职教授30余人。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80年初,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12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59个硕士点,具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资产评估五大类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各类在校研究生2145人。
  
目前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生和专业硕士生两大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含非脱产的)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
  
学校地处安徽省最东部的马鞍山市,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成员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箭头”。马鞍山市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是莘莘学子求学立业的理想地方。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2014年9月1日以前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我校2015年推荐免试遴选办法和接收章程见“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及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招生信息。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录取者不得再参加统考。到2014年10月25日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生资格。
  
三、报名与确认
  
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4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4、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我校属于一区。
  
5、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按规定及时到指定报考点予以现场确认,不得放弃资格;不得参加就业推荐;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不得申请国(境)外留学等。
  
6、现役军人报考的,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研招网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不包括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并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工作由各报考点负责,我校非报考点,有关现场确认、考点等相关信息请考生关注各相应报考点最新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4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必须认真、准确填写网报中各项信息,现场确认时,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招生文件政策和规定,我校在研究生报名、复试、录取和新生报到等环节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材料。在审查考生资格时,一旦发现伪造证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等情况,即时取消考生的报考或录取资格。
  
五、考试
  
1、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9 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2月27日-2014年12月28 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科目
  12月27日 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7日 下午      外国语
  12月28 日 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8 日 下午    业务课二
  
复试等其它相关事项请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  http://211.70.151.151/
  
六、其它
  
我校2015年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学年均需交纳学费,学费标准以安徽省物价管理部门核定为准。各类硕士生的具体学费标准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最新信息。
  
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同时,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在省里和全国普通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生创新培养的体系(立项项目都具有一定经费的资助):
  
1、设立创新研究基金,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三年来共计立项339个项目。
 
2、设立研究生学术活动计划,每年举办全校性研究生科技学术论坛和科技学术报告会,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
  
3、设立优秀研究生奖励基金计划,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选拔评选工作,做好以研究生署名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促动工作,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创新创业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产生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
  
4、实施优质生源培育计划,对推免生和录取的有潜质优质生源进行个性化、精细化指导。
  
5、实施“卓越工程师论坛”计划。围绕着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有计划、有目的聘请企业卓越工程师到学校来就举办系列讲座,拉近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营造校园企业氛围。
  
6、实施校企联合和参加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千人培养计划”。积极参与省教育厅——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千人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自2009年起到2013年,先后组织选拔300多名研究生参加该项目进行与企业等的联合培养工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长效机制。深受省厅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好评。
  
此外还有,参加教育部(教育厅)暑期学校学习计划、困难研究生扶助计划等。
  
研究生可参与评选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奖学项目,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学校还设置了学业奖学金、校内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等。
  
学校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鼓励导师提供科研津贴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含推免生)且在本科期间取得突出成绩并符合《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综合评选实施细则》中相关条件者(本科阶段取得优异成绩如公开在三类以上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排名第一的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参赛者获省级学科竞赛(挑战杯系列)三等奖以上或单科性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在录取正式报到注册我校研究生学籍后,可以申请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我校与美国普渡大学(世界顶尖大学)盖莱默分校国际合作培养硕士双学位(获得境内、外硕士学位)项目是教育部批准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4US1A20131554N)。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平台。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在“挑战杯”等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研究生署名第一作者高水平成果越来越多,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大幅度增长。每年研究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主要集中在华东、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学校致力于多渠道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广大研究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求学环境。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55-2311612
  研招QQ群号:182440658(申请入群时请注明:报考年份+报考专业+姓,入群后请据此改名)
  EMAIL:zhangch@ahut.edu.cn

安徽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