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邓宏光
性 别:男
职位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 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专 业:法学
学 校:西南政法大学
2002年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20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7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9月晋升教授,2012年7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6月选调到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挂职院长助理。
教学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是知识产权法、民法
代表著作:
《商标法的理论基础》(专著)
代表论文:
[1]邓宏光,周园,. 商标法的未来发展——兼论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邓宏光. 为商标被动使用行为正名[J]. 知识产权,2011,(7).
[3]邓宏光. 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f="http://www.ipknow.cn/wiki/show-75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_word">商标法》第52条的修改[J]. 法商研究,2010,(1).
[4]邓宏光.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 现代法学,2010,(2).
[5]邓宏光. 从公法到私法:我国《商标法》的应然转向——以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背景[J]. 知识产权,2010,(3).
[6]邓宏光.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第三次修改[J]. 中国检察官,2010,(11).
[7]易健雄,邓宏光,. 应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J]. 法律适用,2009,(4).
[8]邓宏光. 商标注册周期过长的困境及其出路[J]. 电子知识产权,2009,(7).
[9]邓宏光. 商标法的语言表达与体系结构——以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为视角[J]. 电子知识产权,2009,(8).
[10]邓宏光. 中国商标法律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商标法修改”国际论坛综述[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3).
[11]邓宏光. 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商标权取得模式的中间道路[J]. 环球法律评论,2009,(5).
[12]邓宏光. 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商标权取得模式的中间道路[J]. 中国检察官,2009,(12).
[13]邓宏光. 网络广告商标侵权问题初探[J]. 科技与法律,2009,(6).
[14]邓宏光. 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J]. 法学,2010,(2).
[15]邓宏光. 论商标权与言论自由的冲突[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1).
[16]张玉敏,邓宏光.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J]. 学术论坛,2006,(1).
[17]张耕,邓宏光. 无效合同性质之反思与重构[J]. 求索,2006,(2).
[18]邓宏光. 我国专利间接侵权之制度选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19]邓宏光. 专利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关系探析[J]. 电子知识产权,2006,(4).
[20]邓宏光. 论知识产权侵权警告函[J]. 企业经济,2006,(6).
[21]邓宏光. 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的制定与修正[J]. 电子知识产权,2007,(2).
[22]邓宏光. 商标混淆理论之新发展:初始兴趣混淆[J]. 知识产权,2007,(3).
[23]邓宏光. 商标混淆理论的扩张[J]. 电子知识产权,2007,(10).
[24]邓宏光. 《商标法》亟需解决的实体问题:从“符号保护”到“防止混淆”[J]. 学术论坛,2007,(11).
[25]邓宏光. 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兼论我国《商标法》第1条的修改[J]. 法学论坛,2007,(6).
[26]邓宏光. 商标圈地运动的法律规制[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
[27]邓宏光,周园. 网络商标侵权的新近发展[J]. 重庆社会科学,2008,(5).
[28]邓宏光,周园. 滑稽模仿对商标权的限制[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9]邓宏光,易健雄. 竞价排名的关键词何以侵害商标权——兼评我国竞价排名商标侵权案[J]. 电子知识产权,2008,(8).
[30]邓宏光. 论我国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完善[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4).
[31]邓宏光,周园. 搜索引擎商何以侵害商标权?——兼论“谷歌”案和“百度”案[J]. 知识产权,2008,(5).
[32]邓宏光. 描述性商标的判断标准——兼评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案[J]. 电子知识产权,2008,(10).
[33]邓宏光. 21世纪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 甘肃社会科学,2005,(5).
[34]邓宏光. 从商标法立法宗旨谈商标法的完善[J]. 知识产权,2005,(5).
[35]邓宏光. 论我国《民法典》对限定继承之制度选择[J]. 社会科学家,2005,(6).
[36]邓宏光. 我国《民法典》对合同无效时效限制之制度选择[J].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37]张耕,邓宏光. 论自行改变注册商标形式行为之效力——兼论对《商标法》第14条和第30条之修改[J]. 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4).
[38]马海生,邓宏光. 全国商标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研讨会综述[J]. 现代法学,2001,(6).
[39]邓宏光. 论公开权[D]. 西南政法大学,2002.
[40]邓宏光. 构建我国专利权不侵权确认之诉制度——以美国确认之诉为借鉴对象[A]. 知识产权出版社[C].知识产权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41]邓宏光. 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解决网络商标侵权纠纷的基础[N].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07-10(007).
课题: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问题研究”(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中国社会转型与商标法律制度变迁”(第44批博士后资助项目)
“著作权法与传统民法的冲突与协调”(2009年国家版权局委托立法研究项目)
“在商标法中充分体现诚实信用原则”(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委托立法研究项目)
“重庆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2009年重庆市软科学项目)。
主研或参与“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司法资格考试题库建设”(司法部项目)和“知识产权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课题。
版权所有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研究课题组 技术支持:广州万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435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39890号-2)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