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6.20
【摘要】?商业外观是指商品或者服务的整体形象,其所涉及范围甚广,既包括了商品的颜色、样式、包装和服务业的装潢,亦可容纳产品自身的形状、尺寸、构造,甚至还有商品服务的营销技巧。从商业外观给人的视觉印象而言,商业外观与商标二者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在商标理论中,国内有学者通过符号学对商标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商标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被厂商或者服务商固定地用在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上,表彰商品或所提供服务的信息,成为了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信息载体。商业外观与商标类似,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号,同样可以向消费者传递其所负载的信息。成功的商业经营者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通信。 要了解商业外观的识别性,首先应该对商业外观进行界定,将商业外观与商标、外观设计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有助于正确理解商业外观的含义。此基础上,再分析商业外观的所具有的特征,如:整体性(即对商品外观的总体印象)、独立性(即可以把商业外观作为特殊的客体单独进行保护)、装饰性等。商业外观设计之最初目的是厂商或服务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装饰,给消费者一个美观舒适的印象,从而刺激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随着使用或销售的广泛,公众逐渐建立起了该商业外观与该商品或服务的联系,在公众心目中,该商业外观的主要作用并非美化商品或服务,而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这样,商业外观获得了与商标类似的识别性,即获得了第二含义。商业外观产生识别性以后,其他别有用心的商家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获利开始仿冒原本应该使用该标志厂家的外观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和消费者都受到损害,而对于冒用者却极有可能从中获利,因此,应该从法律上承认商业外观的识别性,并对其加以保护。 如前所述,商标虽然是由符号构成的,但它不是仅仅向公众展示自身的内容,而是以其自身代表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向公众传递其所负载的信息,离开了它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商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由此可见,商标反映的是一种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通过市场的运行把标记与商品或服务不断地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商业外观由商品的颜色、样式、包装,服务业的装潢等构成,其实质也是由符号构成。同样的道理,如果商业外观本身因具有内在的独特性或者通过广泛使用获得第二含义,能够以其自身代表商家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该商业外观就具有与商标类似的识别性,即能让公众一看见此种商业外观就联想到其所代表的厂商或服务商。因而,商业外观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它也存在被仿冒的可能性。所以,法律对没有理由只对商标进行保护,而将商业外观置之不理任其被仿冒而不予保护。 纵观各国立法,对商业外观进行保护的理由各有不同。英美法系的国家将商业外观进行保护是为了避免发生市场混淆的后果,而大陆法系国家则以保护商业成果为目的,对商业外观给予额外的或附加的保护。而且,对不同的商业外观,法律对其识别性进行保护的模式各不相同。对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有:一,版权法(亦称为著作权法);二,专利法;三,商标法。而对服务业的店面装潢、服务风格则多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从不同的出发点对产品或服务的外观设计进行保护。正是因为如此,各国对商业外观识别性保护模式的制度设计也各不相同。有商标法框架下的保护,专门立法进行保护,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予保护,但比较各国立法体制,它们并非只采用一种立法体制对商业外观进行保护,各种法例之间还有交叉重叠的地方。 我国现行法律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先知先觉地规定了对商业外观识别性的保护,甚至目前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没有商业外观这一词。但随着对外贸易的越来越深入,我国的立法逐渐开始涉及商业外观,如:我国1994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对知名商品的保护;2001年的《商标法》明确将立体商标纳入注册范围,同时也规定了“第二含义”制度和非功能性原则。这些法律也可视作对商业外观的保护。虽然有分散的法律对商业外观加以保护,但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导致我国对商业外观的保护处于困境。我国对商业外观的保护范围仅限于知名商品,但对知名商品的界定不明。而且我国法律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有很多冲突,比如制度冲突、扩大的保护范围等。对商业外观识别性给予保护,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实属必要。
【目录】
摘要5-7
ABSTRACT7-12
引言12-14
第一章 商业外观识别性的产生及其法律承认14-25
1.1 商业外观的界定14-19
1.1.1 商业外观的概念14-15
1.1.2 商业外观的特征15-16
1.1.3 商业外观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6-19
1.2 商业外观识别性之产生及法律承认19-25
1.2.1 商业外观设计的目的19-20
1.2.2 商业外观识别性的产生20-23
1.2.3 法律对商业外观识别性的承认23-25
第二章 商业外观识别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25-34
2.1 对商业外观识别性保护的必要性25-29
2.1.1 商业外观在市场作用下产生的利益25-27
2.1.2 为什么要保护商业外观27-29
2.2 各国对商业外观识别性进行法律保护的理由29-34
2.2.1 英美国家对商业外观进行保护的理由29-31
2.2.2 大陆法系国家对商业外观进行保护的理由31-34
第三章 商业外观识别性的法律保护的各种模式34-42
3.1 商业外观的商标法保护模式34-38
3.1.1 用商标法保护商业外观的目的34
3.1.2 商业外观受到法律保护的条件34-37
3.1.3 用商标法保护商业外观的完善性37-38
3.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38-39
3.3 专门立法保护39-42
第四章 我国对商业外观识别性的法律保护模式之选择42-52
4.1 我国法律对商业外观保护的相关规定42-46
4.1.1 2001 年商标法的保护42-44
4.1.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44-45
4.1.3 我国专利法对商业外观的保护45-46
4.2 我国法律对商业外观识别性保护的困境46-48
4.3 我国法律对商业外观识别性保护的立法建议48-52
结语52-53
参考文献53-55
致谢55-56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56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
【内容】{$content}
{$pics}
版权所有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研究课题组 技术支持:广州万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435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39890号-2)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