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10.31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企业,包括国有、集体和私有企业,希望到国际市场这一大舞台上一展身手。但是,由于自身资本有限,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积极寻求国际资本,进行国际融资,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热点。 国际融资是指通过资金的跨国流动,满足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各种主体的资金融通需求的活动。通常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来进行。国际融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涉外因素的存在,往往是主体涉外,即投融资双方有一方是国外的实体;客体涉外,即资本或者投资的标的涉外;或者中介服务机构涉外,也就是资本流通过程是通过国外的中介机构来牵线完成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国际融资有多种方式,根据是否有金融机构介入,国际融资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又可分为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证券融资、国际基金融资、国际项目融资和企业跨国并购等。各种融资方式又有不同的特点。 在国际融资过程中,不同的行为主体要直接接触,涉及双方的一些商业秘密,因此在国际融资过程中商业秘密侵权的案件频有发生。不同国家对商业秘密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TRIPS协议将商业秘密定义为“未披露的信息”;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定义商业秘密为特定信息,包括配方、样式、编辑产品、程序、设计、方法、技术或工艺。我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包括秘密性、独特性、价值性、实用性、无限期性。商业秘密主要包括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技术信息,另一种是经营信息。对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存在财产权和知识产权之争。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各种国际融资中非常重要,各种方式的国际融资过程中都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 迄今为止尚没有保护商业秘密的专门的公约,但是在一些国际条约在保护知识产权时往往会提到导致不正当竞争的一些情况时,会包括商业秘密的内涵。在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适用的法律包括合同法、民法、刑法、不正当竞争法和行业法。对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有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国际融资概述
1.1国际融资的概念及其特点
1.2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
1.2.1直接融资
1.2.2间接融资
1.3国际融资的作用
1.3.1增加资金国际融通量,加快经济发展
1.3.2国际融资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升级
1.3.3培养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3.4国际融资有利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3.5国际融资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2章国际融资与商业秘密
2.1关于商业秘密的基本理论
2.1.1商业秘密概念的界定
2.1.2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2.1.3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
2.1.4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2.1.5商业秘密在国际融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2.2国际直接融资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
2.2.1国际债券融资
2.2.2境内上市外资股融资
2.2.3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
2.2.4海外投资基金融资
2.2.5国际项目融资
2.2.6跨国并购
2.3国际间接融资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
第3章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依据
3.1保护商业秘密的国际与国别立法
3.1.1国际立法
3.1.2各国立法与实践
3.1.3商业秘密保护在区域组织的立法
3.2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
3.2.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3.2.2民法的保护
3.2.3合同的保护
3.2.4刑法的保护
3.2.5行业法的保护
第4章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救济
4.1引发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原因
4.1.1经济原因
4.1.2经济以外的原因
4.1.3侵权对国际融资的负面影响
4.2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表现形式
4.2.1侵权主体
4.2.2侵权的构成要件
4.2.3常见的侵权类型
4.3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救济
4.3.1民事救济
4.3.2行政救济
4.3.3刑事救济
第5章国际融资中商业秘密侵权的防范
5.1融资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防范
5.1.1严格对融资主体的选择
5.1.2可行性论证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5.1.3融资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5.1.4签订详细的可履行的保密合同
5.2制度上的防范措施
5.2.1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5.2.2完善物理性保密措施
5.2.3严格商业秘密的档案管理
5.2.4建立泄密应急机制
5.2.5利用劳动合同约定保密责任
5.2.6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5.2.7其他防范措施
5.3借鉴跨国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经验
5.4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秘密保护
5.4.1商业秘密在计算机环境下的状况
5.4.2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与预防措施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
【内容】{$content}
{$pics}
版权所有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研究课题组 技术支持:广州万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435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39890号-2)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