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12.13
【摘要】商标俗称纠纷这一较为新型的商标纠纷中存在何种法律困境,以及应该以何途径获得救济可以使俗称对应者权利得到保障的同时不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在我国的实践和理论界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行政和司法实践中不断涌现着商标俗称纠纷,比如“广本案”、“巴黎之花案”、“路虎案”、“伟哥案”、“广云贡饼案”等等,并由于商评委和各级各地的法院做出的相悖裁决而开始引发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因此,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已有的商标俗称的行政和司法实践中的相关裁决,来分析商标俗称在现有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框架下所面临的法律困境;之后,研究美国关于商标俗称的相关判例,结合其中的公众使用规则和相关抗辩规则为我国的商标俗称司法实践提供借鉴;最后,笔者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商标俗称的救济途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使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借鉴。结构上,本文分为以下三个章节:第一章:我国商标俗称保护现状及法律困境。通过对商标俗称概念进行阐述,并在对商标俗称以直观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适用法律以及保护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随后,对于现行的商标俗称纠纷进行了梳理,以表格的形式简要概述了商标俗称纠纷中关于涉案注册商标、俗称对应的商标权人的主张以及裁判机关的结论。目前我国对于商标俗称进行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方式:以未注册商标保护商标俗称;以俗称对应的商标保护商标俗称;以不得注册具有不良影响的商标保护商标俗称;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标俗称。笔者对这四种保护方式存在的法律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本章论述的重点在于对以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时所应肯定的前提——公众使用作为俗称对应的商标权人的在先使用。在这一问题上,笔者总结了理论界各学者的观点,结合理论与实践,分别从将公众使用这一被动使用行为认定为俗称对应者的在先使用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倾向于这一观点的不合理性,在穷尽其他救济途径之前,并没有在商标法中创设新制度的必要性。第二章:美国商标俗称保护路径研究。美国关于商标俗称的判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目前我国学者还没有对美国相关判例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在进行梳理分析之后,以公众使用规则和抗辩规则为主线,结合可口可乐商标俗称纠纷、洛杉矶公羊足球公司商标俗称纠纷等典型的判例进行探讨,明确了公众使用规则中的丰富内涵,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通用名称和非臆造词规则以及禁止反言规则等抗辩规则进行借鉴,为我国司法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原则、商标侵权之含义混淆在商标俗称保护中的运用,以期给予我国关于商标俗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多可借鉴之处。第三章:我国商标俗称保护之对策研究。结合前文的论述,本文归纳了四种具有可行性的商标俗称救济途径来保护商标:与现有商标构成近似混淆;反不正当竞争法;事前救济之防御性商标注册;公众使用商标的理论创新。在与现有商标构成近似混淆中,结合商标俗称在现行商标法框架下构成近似和不近似两种分类,分别阐述对其不同的保护方法。针对并不构成近似的商标俗称,本文借鉴美国司法实践,建议俗称对应的商标权人从现有商标之含义近似混淆的扩大解释来进行维权。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本文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特别条款之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和一般条款之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有关商标与企业名称之间的权利冲突分别进行论述保护商标俗称的救济途径。在第三种救济途径中,区别于其他滞后性的救济方式,本文建议俗称对应的商标权人及时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未雨绸缪,筑建完善的防御藩篱。在这一救济方式中,本文根据两种特殊商标制度的特性,并以有区分性的方式进行对商标俗称的事先保护。在公众使用商标的理论创新这一救济途径中,本文将商标俗称的权利主体归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并从理论和实践中分别表明其正当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商标俗称的注册、行政异议和公益诉讼等不同环节的公众使用商标的运用,阐述该种创新制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我国商标俗称保护现状及法律困境
第一节 商标俗称保护现状
第二节 商标俗称保护之法律困境
一、 以未注册商标保护
二、 以近似混淆保护
三、 以不得注册具有不良影响的商标保护
四、 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第二章 美国商标俗称保护路径研究
第一节 公众使用规则的起源和发展
一、 萌芽之诉
二、 确立之诉
第二节 抗辩规则
一、 通用名称和非臆造词规则
二、 禁止反言规则
第三节 保护消费者原则
第四节 含义混淆
第三章 我国商标俗称保护之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与现有商标构成近似混淆保护商标俗称
一、 与现有商标构成近似混淆
二、 含义近似混淆之扩大解释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特别条款之知名商品特有名称
二、 一般条款之诚实信用原则
三、 商标与企业名称
第三节 事前救济之防御性商标注册
一、 以防御商标保护
二、 以联合商标保护
第四节 公众使用商标的理论创新
一、 法理上的正当性
二、 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
【内容】{$content}
{$pics}
版权所有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研究课题组 技术支持:广州万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435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39890号-2)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