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著作财产权体系中的个人使用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6.03.20

【专业类别】:著作权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李杨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08日
【指导老师】:张玉敏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个人使用、数字技术、新自由主义、著作财产权、社会价值

【摘要】自著作权法产生伊始,人们一直尝试通过规范使用行为来确立著作财产权的保护边界,即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权利作用“焦点”。从传统理论和社会实践来看,著作权法主要通过规制竞争者对作品的商业利用行为来实现权利人的财产利益回报。将使用行为的“商业性”和“公/私性”作为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的重要基准,能较好地实现对著作权人创作及投资付出的必要回报,有效激发创作的“涟漪”效应,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判断标准能够贯彻著作权法的根本宗旨,即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基础上,通过为公众预留必要空间(即私域使用范围)来促进人的信息摄取和知识学习,推动文化的自由交流,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通过设置使用行为的“公”、“私”划分标准,著作权法可以为公众合理地使用作品提供文化交流自由的必要空间。正因为著作权法在传统意义上主要规制公开性的商业利用行为,才使个人使用在发挥公众文化之自由交流作用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体私权与大众民主之间的利益平衡。所以,从著作权不保护什么的否定性视角来看,个人使用如同著作权保护什么(即公开性的商业利用行为)一样,发挥着划定著作权保护边界的权利作用“焦点”功效。伴随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使用对著作权人的作品市场利益带来的消极影响倍受世人关注,“个人使用是否依然合理”、“著作权法是否需要个人使用”以及“如何解决著作财产权与个人使用之间的冲突”等等成为著作权法最具争议的问题。与此同时,著作财产权的不断延伸乃至扩张却使著作权法传统意义上给予使用者自由接触、分享信息的有限空间受到多重排挤,个人使用的必要空间和合法性皆呈消减之势。这一结果与其说单纯由技术发展催生,毋宁说是技术背后人为因素推动的体系闭合使然,对此我们可以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加以认识。回归至现实中的个人使用困境,我们既要梳理出数字环境下个人使用的现实出路,更应解决好数字技术时代亟需构建何种著作财产权保护愿景的理论问题。

【目录】

内容摘要 4-9
Abstract 9-13
导言 17-29
第一章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个人使用界述 29-63
一、 个人使用的立法考察 30-45
(一) 国际条约及示范法 30-33
(二) 欧盟《2001/29/EC 号指令》 33-35
(三) 代表性国家的立法例 35-45
二、 个人使用的价值考察 45-54
(一) 个人使用的“公共”价值 45-48
(二) 个人使用的“个人”价值 48-54
三、 个人使用的界定 54-62
(一) “personal use”、“private use”辨析 54-55
(二) 个人使用定义的观点评述 55-57
(三) 个人使用的界定及构成要素 57-62
本章小结 62-63
第二章 数字环境下的个人使用困境:文化向技术投降? 63-83
一、 数字技术对著作权传统格局的影响 63-68
(一) 数字技术对著作权的冲击与挑战 63-65
(二) 质疑与回应:数字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解读 65-68
二、 数字环境下的制度扭曲:个人使用受到多重挤压 68-76
(一) 技术控制下的作品拟物化:信息公共属性的消减 69-71
(二) 合同规则的“意思自治”? 71-74
(三) 复制权的无限延伸——临时性复制和个人复制的规制 74-76
三、 技术决定论的贫困 76-82
本章小结 82-83
第三章 个人使用困境的体系闭合阐释——以国际政治经济学为研究方法 83-121
一、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念“宰制” 84-95
(一)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与衰 85-87
(二)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勃兴 87-90
(三) 公共福祉抑或市场利益至上? 90-93
(四) 亚当·斯密晚年留给世人的反思 93-95
二、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私人利益集团的行动策略影响 95-109
(一) 政策制定中的利益集团政治 95-99
(二) 私人利益集团的行动策略及其政治影响 99-105
(三) 使用者群体的集体行动逻辑 105-109
三、 著作权强保护的单向话语体系 109-119
(一) “盗版”:隐喻式的符号修饰 109-111
(二) 变果为因:发达国家的著作权强保护逻辑 111-115
(三) 著作权的世界法挑战:南北国家的差异性 115-119
本章小结 119-121
第四章 个人使用与著作财产权反思 121-179
一、 著作财产权的本质 121-135
(一) 作品的公共属性 121-127
(二) 著作财产权的本质功能与政策内涵 127-132
(三) 著作财产权的权利作用“焦点”审视 132-135
二、 著作财产权的体系构想 135-155
(一) 传统著作财产权体系的权利基础——复制权 135-140
(二) 从复制到传播:著作财产权体系的权利基础审视 140-149
(三) 开放式的“安全阀”:著作财产权体系的权利限制设计 149-155
三、 法律纠结与互利性机制:P2P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问题研究 155-177
(一) 个人复制与传播的并合:P2P 技术下的个人使用纠结 156-159
(二) 侵权责任主体的指向转移:从营利性中间商到个人使用者 159-167
(三) P2P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协调机制构想 167-177
本章小结 177-179
第五章 个人使用的著作权法未来 179-200
一、 个人使用之“道”:著作权法的观念重塑 179-188
(一) 以“道”驭“术”:构建“公共福利”社会责任之道德哲学 179-183
(二) 认真对待“使用者权” 183-186
(三) 秉持“技术中立”原则 186-188
二、 个人使用之“治”:著作权法的制度构想 188-200
(一) 合理界定使用行为之“商业性”和“公/私性” 188-192
(二) 对著作权私力救济的检讨与反思 192-196
(三) 著作权法的“双轨”治理模式 196-200
附论 完善我国著作权法的几点建议 200-208
一、 关于第一条的“立法宗旨” 200-201
二、 关于第十条“著作财产权”的总括性规定 201
三、 关于第二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的总括性规定 201-203
四、 关于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个人使用”规定 203-208
参考文献 208-221
后记 221-22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23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