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不区分大小写,换一张

知信通 >  论著资料 > 正文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4.05

【专业类别】:著作权
【文献性质】:学位论文
【作  者】:周丽霞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27日
【指导老师】:王萍
【导师职称】:教授
【论文级别】: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法律重构

【摘要】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数字技术有效地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利用的本来面貌,使得作为版权制度基石的利益平衡发生了相应变化,出现了利益失衡。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主要是来自作品版权的获取,那么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及相应法律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同数字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及社会立法环境关系密切,所以本文的主体部分用五章分别论述以下五方面问题。首先,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图书馆价值理论、版权法理论和大众传播理论,为本文观点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使之更具说服力。其次,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主要包括集体管理模式、授权要约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法定许可模式、版权代理模式、开放获取模式、创作共用模式和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式。这八种版权获取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目前还不能够很好地平衡版权人及利用者的利益关系,还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第三,介绍了中国知网、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阿帕比(Apabi)数字图书馆、博库中文网站等五家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的实践,对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对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出基于出版商代理下的开放获取模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版权授权整合模式。随着技术和法制的不断健全,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第四,以Google数字图书馆为例,论述数字图书馆和作者及出版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了Google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优势,结合我国版权法律制度,认为数字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版权法对版权的限制而把自身行为归结为合理使用,并建议我国版权法引入默示许可制度。第五,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法律重构。在这里,笔者强调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认为必须从知识传播和公众获取的角度来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就数字图书馆的性质而言,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更加突出,其营利性是占次要位置的。(2)数字图书馆具有特殊价值。数字图书馆可以提升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效率,促进知识交流与传播,尊重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与自由,并以知识资源全社会共享为价值取向。(3)数字图书馆作为最终用户和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数字图书馆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网络传播者,符合邻接权人的构成要件,是用户权利与著作权利实现的居间人,所以数字图书馆应当享有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4)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可以实现博弈均衡。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是永远的对立关系,但通过博弈模型和矩阵分析,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是可以合作的,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出版商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出版商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5)数字图书馆和作者之间可以实现博弈均衡。从作者的角度看,如果作者与数字图书馆合作,那么他虽然损失了一些经济利益,但相应的得到了社会荣誉和声望,其学术观点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从而确立其学术地位,这一点远比获得经济回报重要。(6)数字图书馆在版权获取方面应具有特殊合理使用权和诉讼赔偿豁免权。

【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1章 绪论 14-20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研究意义 15-16
1.3 研究内容 16-18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6-17
1.3.2 研究目标 17-18
1.4 研究方法 18-19
1.5 研究思路 19-20
第2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20-50
2.1 数字图书馆性质研究 20-21
2.2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研究 21-24
2.3 数字图书馆价值研究 24-27
2.4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研究 27-44
2.4.1 集体管理模式 27-30
2.4.2 授权要约模式 30-32
2.4.3 开放获取模式 32-33
2.4.4 补偿金支付模式 33-37
2.4.5 法定许可模式 37-39
2.4.6 创作共用模式 39-42
2.4.7 数字版权模式 42-43
2.4.8 著作权代理模式 43-44
2.5 国际组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立场研究 44
2.6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研究 44-46
2.7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及出版商的博弈研究 46-48
2.8 本章小节 48-50
第3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相关理论基础 50-67
3.1 图书馆价值理论 50-56
3.1.1 图书馆价值的多元性 50-53
3.1.2 数字图书馆价值的特殊性 53-56
3.2 版权法理论 56-60
3.2.1 版权法的存在基础及私法性质 56-58
3.2.2 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版权法律规定 58-60
3.3 大众传播理论 60-65
3.3.1 大众传播的要素及社会功能 60-61
3.3.2 大众传播的模式及大众媒介的类型 61-65
3.3.3 数字图书馆的传播者地位 65
3.4 本章小结 65-67
第4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 67-82
4.1 集体管理模式 67-69
4.1.1 集体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67-68
4.1.2 集体管理模式的缺陷分析 68-69
4.2 授权要约模式 69-71
4.2.1 授权要约模式的优势分析 70-71
4.2.2 授权要约模式的缺陷分析 71
4.3 补偿金支付模式 71-72
4.3.1 补偿金支付模式的优势分析 71-72
4.3.2 补偿金支付模式的缺陷分析 72
4.4 法定许可模式 72-73
4.4.1 法定许可模式的优势 72-73
4.4.2 法定许可模式的缺陷 73
4.5 版权代理模式 73-74
4.5.1 版权代理模式的优势 74
4.5.2 版权代理模式的缺陷 74
4.6 开放获取模式 74-78
4.6.1 开放获取的协议及宣言 75-76
4.6.2 开放获取的政策 76-77
4.6.3 开放获取模式的优势 77-78
4.7 创作共用模式 78-80
4.7.1 创作共用协议的具体约定 78-79
4.7.2 创作共用模式的优势 79
4.7.3 创作共用模式的缺陷 79-80
4.8 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式 80
4.9 本章小结 80-82
第5章 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及优化整合 82-100
5.1 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实践 82-89
5.1.1 清华模式 82-84
5.1.2 书生模式 84-85
5.1.3 超星模式 85-87
5.1.4 方正模式 87-88
5.1.5 博库模式 88-89
5.2 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 89-93
5.2.1 基于法律行为授权模式试用性分析 90-91
5.2.2 基于组织机构授权模式适用性分析 91-92
5.2.3 基于个人行为授权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92-93
5.3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优化整合 93-98
5.3.1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93-95
5.3.2 基于出版商代理下的开放获取模式 95-97
5.3.3 基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版权授权整合模式 97-98
5.4 本章小结 98-100
第6章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案例 100-120
6.1 Google 数字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的博弈 100-106
6.1.1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的博弈基础 100-102
6.1.2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博弈模型 102-105
6.1.3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博弈均衡 105-106
6.2 Google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之间的博弈 106-114
6.2.1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的博弈关系 106-110
6.2.2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的博弈策略 110-112
6.2.3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利益均衡的解决对策 112-114
6.3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14-119
6.3.1 Google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115
6.3.2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独特模式 115-116
6.3.3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16-119
6.4 本章小结 119-120
第7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法律重构 120-141
7.1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分析 120-123
7.1.1 数字图书馆作为最终用户 120-121
7.1.2 数字图书馆作为普通ICP 121-122
7.1.3 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传播媒体 122-123
7.1.4 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 123
7.2 传统规则与创立新论的论争 123-129
7.2.1 国际组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立场 123-127
7.2.2 数字图书馆对版权法的挑战 127-129
7.3 数字图书馆邻接权利探索 129-137
7.3.1 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 129-130
7.3.2 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的主体地位 130-133
7.3.3 数字图书馆既有法定权限及其局限 133-135
7.3.4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权限分析 135-137
7.4 基于豁免权的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法律重构 137-139
7.4.1 给予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中的特殊合理使用权 137-138
7.4.2 给予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特殊豁免权 138-139
7.5 本章小结 139-141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41-145
8.1 研究结论 141-142
8.2 研究创新之处 142-143
8.3 研究展望 143-145
参考文献 145-161
附录 161-163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163-165
致谢 165

【来源】点击进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