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4.12
【项目成果】
[1]杨军歌,丁锦希,邵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3:6-8.
[2]杨军歌,丁锦希,邵蓉.创新药物研发投入激励法律制度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4:6-8+26.
[3]耿露,丁锦希,邵蓉,何梦云.我国药品专利司法保护制度立法与实践的宏观评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1,02:23-25+32.
[4]丁锦希.药品专利不侵权诉讼受理问题研究——质疑法释【2009】21号第18条[J].河北法学,2011,03:93-99.
[5]姚雪芳,丁锦希,邵蓉.我国医药专利申请审批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05:47-51.
[6]耿露,丁锦希,邵蓉.美国生物药品专利书面说明要求的启示——探讨药品专利和技术秘密保护间的有效平衡[J].上海医药,2011,04:188-192.
[7]丁锦希,顾艳,王颖玮.中日知识产权融资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药物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的案例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1,03:11-19.
[8]耿露,丁锦希,邵蓉,何梦云.我国创新药物专利司法保护的量化分析——基于药品专利案件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1,03:15-18.
[9]丁锦希,耿露,孙晓东,顾海.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的量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102-107.
[10]丁锦希,郭璇,姜晖.中美药品上市审批过程中的专利链接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1,05:21-28.
[11]丁锦希,孙晓东.制度战略理论框架下的技术创新政策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对江苏省生物医药高新企业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11:61-68+77.
[12]丁锦希,郭璇,姜晖,耿露.美国捐献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Pfizer”v.s.“RanbaxyandTeva”生物医药专利侵权诉讼案的实证分析[J].知识产权,2011,10:92-96.
[13]丁锦希,孟立立,罗茜玮.日本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依达拉奉研发的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11:839-847.
[14]丁锦希,罗茜玮.日本创新药物定价机制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5:44-45.
[15]丁锦希,杨军歌.欧盟中药注册准入制度障碍研究——基于我国中药出口欧盟现状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2:90-97.
[16]姚雪芳,丁锦希,邵蓉,赵国春.中药复方专利审批政策的量化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16:1276-1278.
[17]姚雪芳,丁锦希,邵蓉,程璨.中外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医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24:2231-2239.
[18]丁锦希,邵美令,孟立立.美国知识产权反垄断诉讼中专利范围测试规则的适用及启示——基于“ScheringV.S.Upsher”案实证分析[J].知识产权,2013,06:91-95.
[19]丁锦希,孟立立,张金凤.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下的医药企业专利策略与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药学杂志,2014,05:431-436.
[20]丁锦希,孟立立,张金凤.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下的企业专利策略与创新能力建设——基于创新药物恩必普的实证研究[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14.
版权所有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研究课题组 技术支持:广州万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435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39890号-2)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